葛根中藥記載(1)

神農本草經讀

【性味】 甘、辛、平,微寒,無毒。

【功效】 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本草備要

(輕宣解肌、升陽散火)
辛甘性平,輕揚升發。入陽明經,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止渴。兼入脾經,開腠發汗,解肌退熱,為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 療傷寒中風,陽明頭痛,血痢溫瘧,腸風痘疹。又能起陰氣,散火鬱,解酒毒,利二便,殺百藥毒。 多用反傷胃氣。 「生葛汁」大寒,解溫病大熱,吐衄諸血。

【註】

  1. 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以能升胃氣入肺而生津耳。

  2. 脾主肌肉。

  3. 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葛根能升陽明清氣。

  4. 張元素曰頭痛如破,乃陽明中風,可用葛根蔥白湯。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升葛湯發之。反引邪氣入陽明也。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葛根、麻黃。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用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太陽藥也。

  5. 丹溪曰凡治瘧,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扶正為主、帶散。若陽瘧有汗,加參、耆、白朮以斂之;無汗,加芩、葛、蒼朮以發之。

  6. 能發痘疹。丹溪曰凡斑疹已見紅點,不可更服升葛湯,恐表虛反增斑爛也。

  7. 葛花尤良。

  8. 升散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