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使用高血壓藥物(ACEi、ARB)對胎兒的影響評估

懷孕生產是上帝賦予女性的神聖天職,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十月懷胎過程中,不只是生理和心靈上起了變化,孕婦和嬰兒還很有 可能受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威脅。所謂妊娠高血壓,是指原本血壓正常的孕婦,在懷孕約20週時,出現高血壓情況: 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 mmHg,就是罹患妊娠高血壓。

大部分妊娠高血壓在生產後的12週內,高血壓的情況會緩解,恢復到正常血壓。 而懷孕期間,若嚴重妊娠高血壓者,會被進行藥物的治療,由於孕婦用藥上本來就多有限制,因此治療孕婦的妊娠高血壓的高血壓藥,是否會有無預期的反應也是國際上熱門的研究之一。

2012年,瑞士發表了一份孕婦使用高血壓對新生兒的影響之研究報告,這份高血壓研究主題,針對孕婦在使用高血壓藥物後,是否 會對孕婦本身、或胎兒造成影響作深入探討研究,尤其是對孕婦在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ACEI)類的高血壓藥,以及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類的高血壓藥物後,新生兒產生併發症做評估。

此高血壓研究發現,孕婦在產前接觸ACEI和ARB的高血壓藥會引起新生兒的一些併發症,而這些高血壓藥中,又屬ARB類高血 壓藥特別嚴重,會使新生兒明顯產生腎功能衰竭、低血壓,胎兒於子宮內發育遲緩、肺發育不良、肢體缺損,甚至死亡等。研究發現這與胎兒的腎素、血管收縮素及 醛固酮系統有關,因為孕婦服用這些高血壓藥後,在高血壓藥物特殊的作用機制下,會抑制胎兒的腎素、血管收縮素及醛固酮系統,因此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使 用這樣的高血壓藥時,孕婦需特別注意。

讓我們先從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來探究可能之原因: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類高血壓
基本上,大部份的高血壓藥都是擴張血管方式來降低血壓,也就是針對血氧供給的方式進行阻斷。ARB類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就是將?二號血管收縮素?要進入動脈的鑰匙孔阻斷塞住,於是血管不但不收縮,反而比平常還擴張一些。
ARB類常用高血壓藥物有: 博脈舒(Blopress)、可悅您(Cozaar)、得安穩(Diovan)、賜降(Sluxdin)、舒心樂(Valsart)

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 高血壓

ACEi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是把製造?血管收縮素轉化?的酵素,從肺臟和腎臟中加以消除、抑制,所以一號血管收縮素、二號血管收縮素和醛固酮都被阻斷而沒辦法釋放,在這種高血壓藥的化學作用下,導致兩個結果: 血管不會收縮、血管體積減小,因此高血壓症狀就獲得解除。

 ACEi類常用高血壓藥物有: 得降(NDING)、樂壓錠(STINTEC)、血樂平(CEPORIN)、悅您錠(RENITEC)、壓舒寧(VASTRIL)…等

從30年前關於新生兒,因為孕婦使用ACEI高血藥後,使新生兒產生的併發症首次被提出後,直到現在有更多深入的研究報靠,已 經可以確定的是,孕婦在產前使用抑制腎素、血管收縮素及醛固酮系統的高血壓藥物,會引發新生兒的併發症,及腎功能衰竭、低血壓,胎兒於子宮內發育遲緩、肺 發育不良、肢體缺損,甚至死亡等,因此孕婦在使用這類藥物應非常小心謹慎,而這類的高血壓藥若要運用在孕婦身上,未來仍急待改進。

參考文獻:

  1. 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exposure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or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 2012)

  2. <<高血壓革命:根源之道>> (陳志明博士2012 April)

  3.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利尿劑是痛風製造機

在我研究高血壓藥與疾病的關係中,意外的發現利尿劑竟然是造成俗稱皇帝病:痛風的主要因子!以近期美國5萬多人的痛風臨床研究,發現幾類降血壓藥物明顯的 造成高血壓患者罹患痛風,其中又以利尿劑最為嚴重。由於利尿劑是所有高血壓患者的第一線用藥,在台灣約500萬人的高血壓患者幾乎都曾或繼續再使用當中, 加上大多數高血壓者的飲食普遍都含較多的嘌呤類食品,這使得台灣的痛風人口在實施健保之後便呈現暴增的趨勢!

由於利尿劑主要的作用為強制排除水份,讓血液中的水分減少,使血壓下降。尤其當長期服用高血壓藥除了容易造成末梢循環變差之外,利尿劑也將直接增加體內尿酸的濃度,當尿酸鹽結晶逐漸增加並堆積在如關節膜或肌腱、末梢血液循環較差及體溫較低的地方,例如大腳趾及其他腳關節等,將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很容易就發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痛風,這是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利尿劑藥物後,常引發的併發症之一,同時也是對腎臟慢性衰竭所敲的警鐘!

如何在控制血壓的同時也能避免掉這些很糟的衍生疾病,是我在『高血壓革命』一書中大力強調的觀念之一,我想就如  善國璽主教在序中所言,?先救急,同時也實行正本清源-加強心臟力功能?,應該是非常專業的叮嚀。

治標的高血壓藥物

治標的直接危害

所有高血壓病人的惡夢,就是擔心血壓控制不好時,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嚴重急症甚至死亡!

所有降壓藥物的臨床統計,幾乎都聲稱比不使用者,可以有效的降低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發生率,但卻絕不代表著『使用了這些藥物之後,就不再中風及心梗塞』!這說明了這些藥物都有著先天上的缺陷,那就是都以治標為基礎。雖然高血壓是引發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主要因子之一,但並不代表血壓調降之後,就不會發生這兩項主要致命疾病,要根本的解決,還是得用「以柔克剛」還是得用上一小節「以柔克剛」 的策略,以減低組織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的 方法,讓血栓和血管粥狀油瘢消弭於無形才可能奏效。

心臟衰竭的治本解決就只能靠增加心臟力來幫忙,當然同時適當的擴張血管,以減輕心臟的負擔也相當重要。以目前ABCD的降壓藥物,最多只能做到減輕心臟的負擔而已,長期使用反而適得其反。

治標的間接危害

撇開能夠有效降低血壓與否,也不論是否 因此會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至少使用降血壓藥物不能和癌症、腎衰及肝炎等其他重大疾病連上關係,可惜的是,它們的確和這些病症有著密切的關聯!

這主要的問題仍然是發生在它們的基礎治療觀念──治標。

根源著手。癌症的絕大部份發展,是和『缺氧』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的腎臟衰竭也是和『缺氧』及 『血壓不足』息息相關,而這兩項問題本質都是以擴張血管之治標式降壓的先天缺陷!要克服或補救缺陷,就必需動用到前面說的:「從心做起、將本求力」以及「天地之間,浩然正氣」兩套的治本概念才能挽回。若是欲藉由運動來加強心臟的「力」及血管中的「氣」,則建議以持續不斷的有氧性運動(例如每日健走六千步以上)。

高血壓之台灣奇蹟

台灣現有約520萬以上的高血壓人口數,其中95%的高血壓患者為醫界所稱的原發性高血壓,意即原因不明確,一般醫生都會解釋有可能是遺傳因子所致高血壓,也有可能是其它如飲食、生活、情緒等等眾多因素所致,不過簡而言之就是對這類高血壓原因不清楚,也因此只能就高血壓進行數字控制!

另外還有約5%的高血壓人口數是被判定為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一定的基礎疾病引起的高血壓,主要原因則是因腎臟的實質病變,包括腎炎、腎瘤、腎血管、腎上皮質腺分泌異常等等所引發的高血壓症狀,一般應先針對該病症治療之後,才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壓。

相對於繼發性高血壓以找出病因為主的作法,台灣醫界對於原發性高血壓這類佔絕大多數高血壓所作的動作,卻僅能依循美國藥廠所控制的高血壓治療規範JNC 7之建議以症狀消除為手段,藉由健保對高血壓這類慢性病全額給付的誘因之下,大量施以高血壓降壓藥物進行症狀控制。也因此台灣的高血壓人口的成長率隨之暴增,高血壓藥物的濫用更是常年穩座所有健保藥物的第一!

高血壓就在這樣的治標不治本的國策之下,幾年之間就衍生出令人無法預料的奇蹟數字:

  • 在健保實施五年內,腎衰竭的發生率成長了二.六倍,盛行率成長達三.五倍之高,死亡率更是增加到二倍以上。更因此榮登全世界洗腎冠軍並持續多年屹立不搖,讓台灣成了名符其實的洗腎之島!學者研究發現這與國人大量濫用降高血壓藥物有直接的關係。

  • 在健保實施三年後(87年)高血壓就診數攀升了57倍,十五年後(99年),則是高達94倍之多。高血壓人口至今已達520萬人以上,平均每4.5人就有1人患得高血壓,年齡達60歲者,每2位就有一位有高血壓!

  • 在健保實施三年後(87年)癌症就診數攀升了84倍,十五年後(99年),更是高達135倍之離譜數據。這類與死亡密切相關的新興疾病,在多年研究之後,竟發現是與長期服用降高血壓藥物有密切相關!

高血壓

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藥:脈優蟬聯健保用藥給付之冠。全台灣罹患高血壓的人口上看 500萬。根據調查, 60 歲以上老人每兩位就有一位是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國民健康保險局疾病防治重點之一。如何預防及有效治療高血壓,並須從認識高血壓原因、高血壓症狀以及選擇正確的高血壓治本方法,才可以遠離高血壓併發之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威脅。

缺氧與高血壓

血壓方面鑽研了很久之後發現,許多人的高血壓問題,起因於心臟力量開始減弱所導致。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都在 40、50 歲時開始發作,之後也因為個人及醫生彼此對高血壓發生的誤判,而使得自己後半輩子,每天得浸淫在降血壓藥堆裡頭不能自拔。高血壓不是傳染病,是一種身體缺氧現象,但令人憂慮的是在醫生、政府及藥廠互利之間的鼓吹之下,致使許多人逐漸變成每日藥不離手的藥罐子。

高血壓藥越吃越多,甚至變成藥物癮的問題,是因為現今西醫界都將高血壓當作「病症」來治療。高血壓是「症狀」而非「疾病」,是身體缺氧的一種自救反應。使用降壓藥擴張血管、減少血液體積,只能初期治標,無法根本改善血壓的問題,這是違逆身體的需求。或許剛開始血壓下降了,但因為身體仍舊需要足夠血液,於是心臟代償、血管收縮等反應相繼出現,就必須藉由換重藥或增加藥量來「改善」這些症狀的藥物,惡性循環下去,降壓藥物也就越吃越多了。
我的研究發現高血壓是種「症狀」而非「疾病」,它是身體全面性慢性缺氧的自救反應;透過收縮血管,調節末端微血管的滲透壓,使缺氧部位的情況減緩。而真正根源解決缺氧問題,只有透過強化心臟肌力,才能增強血液輸出量,澈底改善身體末梢缺氧、滲透壓不足的情況,當身體獲得充足血氧供給之後,血壓自然將漸漸恢復穩定平順,才能避免陷入因為長期使用血壓藥,造成心臟衰竭、腎臟衰竭及癌症的藥物風險。

高血壓原因

高血壓是心臟輸出力減弱的表現。一般來說,人在休息時心臟每分鐘打出來的血液為五公升左右,換算後,也就是說血液流過主動脈的速度大約為每秒鐘 30 公分及 100 毫米汞柱的血壓。可是由於之後血管一直的分岔四射,血流及壓力當然也就很快的分散減弱,到了微血管的前端時,流速已經降到僅僅每秒鐘 0.03 公分及 37 毫米汞柱的血壓。幾乎身體 60 兆顆細胞都得靠這點微弱的血壓來「擠」出氧氣及養份來維持生存。 如果這壓力稍微的減弱一點點,那這「擠」的功夫自然就會變差,氧氣及氧份不夠讓周遭細胞的發電機(粒線體)製造能量以供生存時,細胞們將會立 刻發出示威抗議的警訊,讓扮演政府的大腦中樞想想辦法解救它們!而這個缺氧缺血的求救訊號發出後,結果就是使得它們周邊小血管集體略微收縮,來增加血壓滿足細胞求生需求,也因此形成一般人認知的高血壓。

高血壓症狀

一般常見的高血壓症狀有有頭痛,尤其是後腦勺痛及早上頭痛現象,還有頭暈、眩暈或耳鳴(耳中嗡嗡聲或噝噝聲),以及視覺改變等。高血壓患者也常會有肩頸僵硬、睡眠品質不好的情況產生,而造成第二天頭痛、精神不繼的情況。高血壓的症狀有時並不是很明顯,尤其是輕微高血壓或高血壓前期的患者,大都沒有罹患高血壓的自覺,等到例行性健康檢查時還偶然發現自己有高血壓的問題,本身心血管較不好的人,需特別注意血壓的變化。

高血壓醫學專書

高血壓革命:只用降壓要找死

一直以來國人對高血壓都覺得非常恐懼,甚至有錯誤的觀念導致無可救藥的狀況,陳志明博士多年來對於心血管疾病都有深入的新發現,發現高血壓的產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狀況,那就是『心臟無力導致血壓不穩』。

可是現有的降壓藥只是單純的血管擴張,而且必須不間斷的使用,否則血壓隨即就反彈升高。這除了造成每年消耗掉高達約100億元的高血壓健保藥物並連帶讓醫院生意興隆以外,根本沒能解決高血壓這項「疾病」,反而還衍生像癌症、洗腎、心衰、痛風等更高檔疾病!

請各位高血壓患者去思考,你的根本問題到底在哪裡?為什麼我一天到晚心臟不舒服、頭痛,可是醫生卻說沒有關係呢?

對病下藥是所有醫師應該有的基本專業職責,但是如果一種疾病連續持續了幾十年而卻只能依靠藥物來掩飾,那這些醫師是否已經達到職責?

高血壓研究室

高血壓研究室專攻於各種高血壓原因及治療方法,以及現今降壓藥對人體的損害。高血壓的新觀念已經成功讓很多人的狀況得到相當大的改善,更是積極讓高血壓新觀念讓各位朋友知道,以免耽誤時機。在高血壓研究室中,針對高血壓新原因:心臟功能減弱造成血壓不足與缺氧問題、血管堵塞問題,以及高血壓根本治療法:強化心臟力、降低血栓,並探討現有高血壓藥物的治標作用機制與潛在副作用,為讀者分析探究國內外高血壓研究結果。同時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與配方作用機制。

腦中風原因

腦中風有兩類,一類是血管破裂出血引發之出血性中風,約佔17%;另一類是頭顱內或頸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的缺血性中風,約佔83%。腦中風是一种突然性的腦血液循環受到堵塞的疾病,是腦血管疾病中最為嚴重的併發症。動脈硬化是造成腦中風的主要因素,引發包括腦血栓、 腦中血等危險因子,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復發率四個特點。腦血栓、腦出血等,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四高”特点。發病年齡層多為4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但隨著生活飲食的轉變,腦中風的年齡層亦有年輕化趨勢。

中風前兆,臨床上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也就是俗稱的小中風(ministroke),由於動脈血液循環突然阻塞,使腦部血液短缺,造成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乏氧和養分,導致該部位功能暫時減退,一旦栓塞沖散或溶解,供血恢復正常,腦部的功能也會恢復。但是隨者持續的時間長短和嚴重的程度不同,中風傷害後的傷害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小中風的症狀比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20分鐘,而且會在24小 時內恢復,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