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原因

高山症,顧名思義就是人體處在低壓及缺氧〈Hypoxia〉的高海拔環境下,生理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及急性病理變化。高山症嚴重性會隨著時間及環境的變化,發展成高山腦水腫或者高山肺水腫等棘手問題,嚴重將會導致死亡。高山症的原因主要是缺氧引發的,當人 體在高山或高原地區能吸取的氧氣濃度大約只有平地的一半左右,而人類在高原或高山進行工作或登山等活動時,又必須使用大量的氧氣藉以生產所需的能量,因此 身體在這種缺氧的環境下將因無法快速的從有氧代謝轉換成無氧代謝狀態,因而形成類急性缺氧的所有生理反應,包括血液重新分配到重要器官,如腦袋、心臟及肺部等,造成部分組織溢血,部分組織缺血的不平衡狀態,所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包括頭痛、暈眩,嘔吐,紫疳、無力、昏迷等等問題。

對高山症與缺氧的瞭解

由於各國人士對運動及休閒旅遊的普及化及需求越來越熱絡,因此進入高山、山地或高原地區的機會與人口在近年來就以倍增的方式增長。如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進入山地活動及旅遊的人口已超過每年500萬人次以上,而在大陸地區每年更有1100 萬人用不同的方式登上35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登山或旅遊。但隨越來越多的人類到高原活動,高山地區所發生的低氧環境已越來越多的人發生不同程度的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等等高原反應,除了讓已經讓許多人不幸的遭遇罹難之外,高山缺氧對更多人所造成的傷害,卻是隱藏著無可計量的長期慢性病症的推手。因此對高山缺氧環境的瞭解及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高原反應等的預防與治療研究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

深入瞭解高山症與缺氧的危害

由於高山症的主要核心問題全部圍繞在高山缺氧上面,因此在強化高山缺氧與耐力的單元中,將分別解釋為何缺氧會造成高山症,接著將對不同的高度及地區的氧氣分壓指標和人體的血氧關係進行討論,同時為了讀者對高山症及缺氧科學的進一步了解,我們在這單元內專闢一個對各種高山症相關名詞的解釋小百科,有了上面的基礎認識之後,接著我們將分別就高山症缺氧對肺部的傷害〈主要是高山肺水腫症〉、高山症缺氧對腦部的傷害〈主要是高山腦水腫症〉,高山症缺氧對心臟的傷害,高山症缺氧對血管的傷害,神經在高山症缺氧發生後的後遺症,以及眼睛和腎臟在高山症缺氧後的損傷,最後也將對高山症缺氧時對體重減重的幫助進行探討。

為何缺氧造成高山症

致病主要與低壓、缺氧和個人適應力有關。海平面的大氣壓力(barometric pressure, Pb)為760 mmHg,而2000公尺時,Pb約為590 mmHg。隨著海拔高度上升,人體吸入之氣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inspired oxygen,PIO2)亦隨之減少; 計算公式為PIO2 = 0.21 × ( Pb – 47(肺中蒸氣壓)),0.21 為大氣中氧的比率。另外,Pb除受高度影響外,也隨溫度、氣侯惡劣而下降。當PIO2下降,肺泡內氧分壓(PAO2)、動脈內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都會下降,造成組織缺氧,最後形成低壓性缺氧繼而引發高山症。 

有氧、缺氧與無氧的定義

急性缺氧與慢性缺氧的生理反應

高山症的發生與缺氧的程度

高山症相關生理名詞-2

最大攝氧量

(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是指一個人在海平面上,從事最激烈的運動時,組織細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氧之最高值,可用來評價個人有氧作業能量及心肺耐力的最佳指標,並可透過最大攝氧量設定耐力運動訓練強度。

要正確估算出最大攝氧量,必須進行大肌肉群的運動方能測知。測量最大攝氧量的方法可分為直接測量法與間接測量法二種。直接測量法較為精確,需在實驗以電動跑步機或腳踏車,並運用氣體分析儀測得;間接測量法較為簡單,包括12分鐘跑走測驗、登階測驗、固定距離跑走測驗、20公尺來回跑、2分鐘左右反覆側步等。儘管,測量最大攝氧量的測驗方式極多,但考量執行上的便利,仍多採用間接測量法預測最大攝氧量。

體重為影響最大攝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最大攝氧量通常為除以個人體重來表示,其表示法為每公斤體重每分鐘的攝氧量(ml/kg/min)。除了體重之外,影響個人最大攝氧量的因素亦包括性別、年齡、海拔、遺傳與體能水準等。一般人的最大攝氧量是二尖瓣膜狹窄症患者的2.5倍。再以優秀運動選手與一般人比較,則可發現優秀選手的最大攝氧量約為一般人的1.79倍。造成上述攝氧量的差異,主要與最大心跳率與每跳輸出量有關。運動訓練,亦為體能水準的提升,則可改變先天遺傳對攝氧量的限制。規律運動可維持較佳的心肺功能,提升最大攝氧量。常活動的人,亦可維持較佳的體能,擁有較高的攝氧量;坐式生活型態的人,最大攝氧量則會隨 年齡的增加而減少。(見表一)

表一 攝氧量標準對照表

女性 (values in ml/kg/min)

男性(values in ml/kg/min)

(Reference: The Physical Fitness Specialist Certification Manual, The Cooper Institute for Aerobics Research, Dallas TX, revised 1997 printed in Advance Fitness Assessment & Exercise Prescription, 3rd Edition, Vivian H. Heyward, 1998.p48.)

高山症缺氧對肺臟的傷害

高原及高山地區第二項最致命的高山症傷害,當屬高海拔缺氧對肺部的損傷。

當登山者或遊客快速的(每天爬升大於400公尺)到達超過海拔4000- 4500公尺以上時,體內的氧氣分壓(PO2)將會很快地下降到45毫米汞柱(mmHg)以下,這將使得身體肺部器官對外部環境的急性缺氧產生四項的生理反應:包括:

1. 肺血管大幅度收縮

2. 肺部血管壓力增大

3. 肺部血管滲透性增大

4. 肺泡清除體液能力減弱

當登山者或遊客的體能反應過度時或者對缺氧的耐受力不佳時,上面四項的生理反應將持續擴大並轉變成危及生命的高山症肺水腫,英文為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簡稱HAPE。

高山症缺氧對腦部及神經的傷害

高原及高山地區第一項最致命的高山症傷害,當屬高山腦水腫症之高海拔缺氧對腦部及神經的損傷。

當登山者或遊客快速的(每天爬升大於400公尺)到達超過海拔4000- 4500公尺以上時,體內的氧氣分壓(PO2)將會很快地下降到45毫米汞柱(mmHg)以下,這將使得身體腦部器官對外部環境的急性缺氧產生四項的生理反應:包括:

1. 腦血管通透性增加

2. 腦部血管壓力增大

3. 腦部血管滲透性增大

4. 腦部自由基增加

當登山者或遊客的體能反應過度時或者對缺氧的耐受力不佳時,上面四項的生理反應將持續擴大並轉變成危及生命的高山腦水腫症,英文為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簡稱H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