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顧名思義就是人體處在低壓及缺氧〈Hypoxia〉的高海拔環境下,生理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及急性病理變化。高山症嚴重性會隨著時間及環境的變化,發展成高山腦水腫或者高山肺水腫等棘手問題,嚴重將會導致死亡。高山症的原因主要是缺氧引發的,當人 體在高山或高原地區能吸取的氧氣濃度大約只有平地的一半左右,而人類在高原或高山進行工作或登山等活動時,又必須使用大量的氧氣藉以生產所需的能量,因此 身體在這種缺氧的環境下將因無法快速的從有氧代謝轉換成無氧代謝狀態,因而形成類急性缺氧的所有生理反應,包括血液重新分配到重要器官,如腦袋、心臟及肺部等,造成部分組織溢血,部分組織缺血的不平衡狀態,所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包括頭痛、暈眩,嘔吐,紫疳、無力、昏迷等等問題。
高山地區
對高山症與缺氧的瞭解
由於各國人士對運動及休閒旅遊的普及化及需求越來越熱絡,因此進入高山、山地或高原地區的機會與人口在近年來就以倍增的方式增長。如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進入山地活動及旅遊的人口已超過每年500萬人次以上,而在大陸地區每年更有1100 萬人用不同的方式登上35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登山或旅遊。但隨越來越多的人類到高原活動,高山地區所發生的低氧環境已越來越多的人發生不同程度的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等等高原反應,除了讓已經讓許多人不幸的遭遇罹難之外,高山缺氧對更多人所造成的傷害,卻是隱藏著無可計量的長期慢性病症的推手。因此對高山缺氧環境的瞭解及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高原反應等的預防與治療研究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
高山症易發生地區
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高山或高原地區都位於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地方,在這些高山地區有的有許多人居住在這樣的高度之上,有的則是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高山地區,恰好的是這些地區卻又都是風景如畫,或者有鬼斧神工的地形,絕對適合我們平凡的人類去探險,去征服,去踏勘,去領略他們的美。只不過越是在這些地區,越是有數不完的危險,其中更以高山症是屬於危險之王,對所有的探險家、登山者,遊客等等,只要能夠克服這個因為缺氧所引發的高山症、高山症肺水腫、高山症腦水腫,那麼這一切都將值得!
國內外著名的高山症易發生地點
為了服務所有的夢想,我們特別收集了國內外著名的高山症易發生地點,供所有的山友、探險家、及遊客參考:
高山症的發生因子之二:攀升速度
高山症的發生與攀爬上升的速率也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爬得越快,越容易引發高山症。隨著高度的上升,活動量與體能消耗量越大,缺氧也會比較明顯。這是外在缺氧環境和內在人體狀況中的各項因素,對高山症發生的交替性關鍵因子。由於人體對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因此當必要進入高山及高原地區時,只要依循著階段式的適應,將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高山症的發生及損傷。
攀升速度與高山症發生率的關係:
研究發現當進入3500公尺之後,每天再爬升的速度若能夠小於400-500公尺的話,高山肺水腫症的發作率將可以減少到7-60倍以上。以2011年對進入4550米的阿爾卑斯山的不同遊客或登山者的研究統計發現,分別以2-4天速度爬山的登山者,發生高山肺水腫症的比例小於0.8%,但是若是在22小時之內就登上山上者,發生高山肺水腫的比例將高達62%以上。詳細的研究請詳 (表一)
表一:不同海拔的高山地區與攀升停留速度的高山症肺水腫發生率的關係
對預防高山症再攀升速度的建議:
因此當登山者或遊客在海拔2500~3000公尺處時,應停留2到3天,讓生理功能先做適應。海拔更高如3000m以上的高山,爬升速度必須減慢,可以以每天400m的基準上升較為適當。
高山症缺氧對肺臟的傷害
高原及高山地區第二項最致命的高山症傷害,當屬高海拔缺氧對肺部的損傷。
當登山者或遊客快速的(每天爬升大於400公尺)到達超過海拔4000- 4500公尺以上時,體內的氧氣分壓(PO2)將會很快地下降到45毫米汞柱(mmHg)以下,這將使得身體肺部器官對外部環境的急性缺氧產生四項的生理反應:包括:
1. 肺血管大幅度收縮
2. 肺部血管壓力增大
3. 肺部血管滲透性增大
4. 肺泡清除體液能力減弱
當登山者或遊客的體能反應過度時或者對缺氧的耐受力不佳時,上面四項的生理反應將持續擴大並轉變成危及生命的高山症肺水腫,英文為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簡稱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