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中風的主要因子

在醫學界裡面大部分都說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偏頭痛、紅斑性狼瘡等等身體內在因素相關疾病,是造成腦中風的主要因子!其實目前他們所說的實在是太簡陋了,而且這些病症其實跟腦中風大多是沒有多少關係。真正主要造成中風的因子其實是慢性缺氧,之後透過慢性缺氧因子所誘發形成的血栓的尺寸、以及血栓發生頻率、以及血栓的硬度等,另外再加上慢性缺氧因子所誘發形成的血管粥狀動脈油瘢、血管孔徑大小以及血管硬化程度等等,才是腦中風的主要因子!

之前幾篇文章大概曾經提過缺氧如何形成血栓的過程,這裡暫時不再詳述,而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中,游離血栓的尺寸及強度是腦梗塞中風的最危險因子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觸發因子。一般來說游離血栓形成的過程中,只要血管在缺氧的狀態下將很容易引發纖維蛋白的異常增生,這是由於缺氧誘發因子HIF-1會活化血栓週邊的纖維母細胞,使他們分泌大量的纖維蛋白綑紮紅血球,並且沾黏到原有的血栓上面因而擴大了血栓的尺寸,同時還增加了血栓的硬度及強度!

當這一類又大又硬的血栓隨著血液流到任何一處管徑比這血栓尺寸還要小的血管 之際,立刻就會發生梗塞的事件! 其實像這樣子的事件隨時都在我們的身體發生著,尤其是在微血管週遭更是經常的發生,只不過因為微血管常常屬於一種網狀的系統,即使是部份的微血管發生梗塞的情況,周遭的細胞也會藉由其他地方血液系統獲得到相應的血氧供應,另外加上身體裡面也有快速溶解血栓的一些機制(例如尿激酶、tPA等) ,因此我們的身體其實傷害並不是太大。

只不過尺寸過大以及過硬的血栓常常會大於微血管的管徑,常常會造成小血管或大血管的梗塞,尤其是對於血管粥狀動脈硬化部位,更加容易發生這類梗塞事件。而重要的是 當這些地方發生梗塞之後,後面所分岔的眾多微血管分支 所覆蓋的細胞及組織立刻將發生缺氧或者無氧的狀況,如果將這個情境發生在大腦時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腦梗塞中風。

讓我們再回到第一段裡醫學界所說的像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偏頭痛、紅斑性狼瘡等等疾病因子,由於這些疾病的生成,在我的研究裡面也是屬於慢性缺氧所發生的代償問題,我們不能將代償性的現象來作為問題的根源,否則永遠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根源!

心肌梗塞的導引點及主要風險因子

大家都知道心肌梗塞是一種非常致命性的疾病,我也是因為父親心肌梗塞所造成的死亡才決定人生轉變在缺氧醫學的研究裡面,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會認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常見的三高相關疾病,是造成心肌梗塞的主要因子!其實這根本是道聽塗說、以及反客為主的說法,而且這些病症其實大多數反而是因為小型的心肌梗塞事件發生以後所產生的疾病。

真正主要造心肌梗塞的主要風險因子其實是身體處在慢性缺氧狀態下,而心肌梗塞的引導點也卻是透過慢性缺氧因子所誘發形成的血栓的尺寸、以及血栓發生頻率、以及血栓的硬度等,另外再加上慢性缺氧因子所誘發形成的血管粥狀動脈油瘢、血管孔徑大小以及血管硬化程度等等,才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因子!

每當我們的血管壁有破損的情況發生之後,破損部位的細胞就會釋放大量的沾黏因子,設法吸引血液中的相關物質來修補破損的地方,於是血液中流動的各類血球就會極速的聚集起來形成血栓,而這些血栓 形成的要素又好像現實社會中的鋼筋混凝土,必須要有鋼筋、砂石、水泥等等的原料才能夠一套配比分辦起來形成一個堅固的塊體。

而同樣的,在破損的地方所聚集起來的血栓原料,包括像鋼筋功能一樣的纖維蛋白,像砂石一樣功能的紅血球,以及吐出像水泥 那樣功能的血小板等等主要因子,當這些原料聚集起來的時候就可以發揮凝聚固化的效果,也就是所謂的血栓。

一般來說只要血管在缺氧的狀態下將很容易引發纖維蛋白的異常增生,這是由於缺氧誘發因子HIF-1會活化血栓週邊的纖維母細胞,使他們分泌大量的纖維蛋白綑紮紅血球,並且沾黏到原有的血栓上面因而擴大了血栓的尺寸,同時還增加了血栓的硬度及強度!

當這一類又大又硬的血栓隨著血液流到任何一處管徑比這血栓尺寸還要小的血管 之際,將會容易發生梗塞的事件! 其實像這樣子的事件隨時都在我們的身體發生著,尤其是在微血管週遭更是經常的發生,只不過因為微血管常常屬於一種網狀的系統,即使是部份的微血管發生梗塞的情況,周遭的細胞也會藉由其他地方血液系統獲得到相應的血氧供應,另外加上身體裡面也有快速溶解血栓的一些機制(例如尿激酶、tPA等) ,因此我們的身體其實傷害並不是太大。

只不過當心臟的冠狀動脈裡面的血栓尺寸過大以及過硬時,常常會大於心肌裡頭微血管的管徑,因此常造成小血管或大血管的梗塞,尤其是對於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狀動脈硬化的部位,更加容易發生這類梗塞事件。而重要的是 當這些地方發生梗塞之後,後面所分岔的眾多微血管分支 所覆蓋的心肌細胞及組織立刻將發生缺氧或者無氧的狀況,於是產生嚴重的心肌梗塞問題。

冠狀動脈狹窄是心肌梗塞的第二風險因子

由於現在醫學檢驗器具的發達,很多人不管在健檢的時候或者是在醫院接受檢查的時候,大多數會藉由心臟血管造影去判別心臟的冠狀動脈狹窄,於是常常會再做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去確認它的堵塞程度,一般來說只有梗塞的部位超過70%左右,醫生都會建議他繼續做支架來疏通血管預防心肌梗塞。只不過這十幾年來我週遭有好多的朋友或認識者,在接受心導管或者裝支架的人當中大概有30%進醫院以後就有去無回了!

相信很多讀者都聽過冠狀動脈狹窄其實和我們身體裡血管動脈粥狀油瘢或硬化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因為心臟的動脈血管稱做冠狀動脈,所以我們特別稱他做 冠狀動脈狹窄。其實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系統因為突然的發生阻塞所產生的一連串不幸事件綜合體,就像是路上因為發生交通事故對這附近區域的居民生活造成傷害的影響那般,而所謂發生的交通事故主要都是因為車子以及道路的問題所產生的衝突事件所引起的。而在心臟的血管裡所發生的『交通事故』其實是指血栓和血管中間所發生的衝突現象,所以說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的第二風險因子所在。

一般來說血管網絡裡面最嚴重的風險因子,大多是指血管粥狀動脈硬化所造成的血管狹窄所導致,而像這一類的血管粥狀動脈硬化主要的起始點,仍然是心臟周遭組織發生慢性缺氧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的發生機轉仍然是因為血管周遭的細胞大量的發生慢性缺氧現象,導致大量的自由基破壞血管內膜細胞,而引發一系列修補的過程缺陷!

這種血管壁的修補工程好像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結構體破損之後所修補的過程一樣,要先有一些模板做成底膜,另外還有鋼筋砂石以及水泥一起混拌凝結後才能形成堅固的壁體。在管壁破損的地方,首先這些破損的細胞會釋放大量的訊息去招喚許多的修補因子,包括大量的低密度膽固醇作為底膜版(事實上是作為細胞膜生長的原料)、 纖維蛋白作為強化的鋼筋、 紅血球作為沙石填充、以及血小板的分泌物作為水泥等等黏著物質,一般來說,當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的時候要等待一小陣子,這個破損的地方就可以修復完畢,多餘的東西也會被巨噬細胞回收吞噬清理乾淨。

只不過這些剩餘的原料在血管內部的部分可以很快的被清理乾淨,但是在冠狀動脈血管膜外面的部分(也就是血管內膜層和平滑肌中間的位置) ,就只能派特遣部隊去清理乾淨,而這些特遣部隊其實就是指我們的白血球。 在我們血液中有一種非常小又很特別的白血球 ,我們稱它為單核白血球細胞,它的日常主要功用是擔任巡邏警衛以及偵查的工作,有點像是我們各地區派出所的巡邏警員那個樣子。

當他們巡邏到這個破損地區的修補工作完成之後,他們會潛入到冠狀動脈血管內膜層和平滑肌中間的部位,去偵查那些殘留在這區域同時也氧化過的低密度膽固醇(因為發酸發臭了),一旦當他找到這個臭酸的膽固醇之後,他就會開始變身,轉化成巨噬細胞將這些臭酸的膽固醇吞噬清除乾淨,只不過當他吞噬完了以後他的身材變成像泡沫一樣的巨大,這個階段我們稱它做泡沫細胞,也由於他的身材過於龐大,沒有辦法再退出血管的內膜層,於是他只能滯留在這個夾層中間等死。

當上面這些事件不斷的重複累積之後,泡沫細胞就會越堆越多,時間一久就會在心臟的冠狀動脈上面形成所謂的血管動脈油瘢,於是血管內部的內部管徑也就越來越小,同時相對的血栓的形成機率也越來越大,當然心肌梗塞的機率也就直線上升!

草本標靶 治癌新剋星

癌症的本質就是一種心血管疾病!由於心血管功能異常,使身體局部慢性缺氧,加上在此環境下偶發的突變複製功能,藉此複製出千千萬萬的癌子癌孫,並在這個階段不斷地釋放出血管新生因子(VEGF、FGF-2),偷接上許多血管,使地盤持續擴大,並順著血管或淋巴腺轉移到身體各處發芽。近年新型藥物的發展,就是針對癌細胞血管新生因子來發揮治療效果,也就是所謂的『標靶藥』。

標靶藥只專對癌腫瘤的血管新生過程進行治療,不會造成其他正常細胞的傷害,在概念上是屬於最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有別於另一類以外面接上腫瘤標示抗體內部包覆毒性物質的『導彈』類標靶藥物。這種以標靶式投射到血管新生素的產品,目前有兩類:合成藥物級– Avastin®(癌思停):特別的抗體能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結合使其失去功能,透過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效果快速,每月藥品費高達新台幣17萬元;草本食品級– FGF-2標靶食品:阻斷癌細胞釋放FGF-2物質,透過口服方式長期使用,效果較化學藥品緩慢,但相對金額較可負擔。草本標靶在癌症治療上還有待定位,但它與化學藥品合併使用的穩定度是肯定的,對於有經濟考量的癌症患者與家屬來說,草本標靶將是癌症病患另一選擇。

惡性腫瘤是心血管的衍生問題

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是現今人類的頭號大敵,由於醫界對它的生成原因並不明白,使得癌症病患在醫療方面只能局限在圍堵獵殺的短效型傷害方式,這也是30多年來癌症始終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人人聞癌色變的原因。可是我們的新研究卻發現,原來心血管問題才是導致惡性腫瘤的禍首!

在研究缺氧過程中,我們意外的發現癌細胞擴大與轉移將異常地迅速。當心臟輸出力減弱、血管堵塞等問題出現後,位於身體深層部位的細胞常因無法獲得充足的血氧交換而形成慢性缺氧。當正常細胞因缺乏能量而凋萎之際,隨機而起的癌細胞卻可利用無氧呼吸獲得成長的資源及空間得以進複製,並在缺氧誘發因子HIF-1的誘發下,釋出大量的血管新生因子VEGF和FGF-2,以偷接血管掠奪大量營養物質來生成腫瘤。

因此要根源性的斷絕惡性腫瘤的形成、擴大及轉移再生,讓細胞不缺氧才是最最重要的策略,而加強心臟力量更是讓細胞具有耐缺氧能力的關鍵所在!

老人罹患癌症機率高,『缺氧』為主因

癌症,讓所有人都恐懼,而恐懼的理由除了人類對它發生時束手無策外,更深沉的是它發生原因不明。雖然科學家早已發現癌細胞幾乎存在於每個人身上,但是對它只在某些狀況條件下發作,卻又是難以掌握。近期英國癌症研究部門公布的一項癌症統計,似乎已可以把癌症發生的元兇揪出來!從公布的統計圖顯示,癌症的罹患人數明顯的從50歲開始隨年齡等比率暴增,這說明是人類某種功能衰退才是造成癌症的主因,而人體50歲時最常見的器官衰退則首推:心臟!

心臟是身體的引擎,它推動血及氧供給全身60兆個細胞,當它效率降低之時,原本滿足血氧供給的細胞將漸漸形成慢性缺氧,這時細胞的代謝將從有氧呼吸開始轉變為無氧呼吸,細胞則慢慢形成能量匱乏的不健康狀態。癌細胞當發生缺氧時細胞將啟動缺氧誘發因子HIF-1,同時為了節省能量也減低DNA的功能並將染色質緊縮,相對的這讓癌細胞的複製功能少了管控,因而能大量生產。當一群癌細胞形成之後,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則釋放VEGF及FGF-2以新生血管。大量的營養供給癌細胞形成腫瘤之後,為了對付身體對它的包覆,它更分泌MMP細胞發生在這不健康細胞群的環境之中時,癌細胞就可以發揮它的所長:大量的進行複製!來破壞包圍並隨之擴散移轉到身體各處!這些癌症所有關鍵步驟的酵素都得在缺氧狀態下始得形成,然而缺氧並非是透過大量的呼吸所能辦到,主要還是得透過健康的心臟功能,將血氧有力的送到身體各處,才能解除細胞缺氧之苦。依照英國癌症研究的統計結果,50歲以上的人則應加強心臟力的保健,才是預防癌症的最佳方法!

眼底黃斑部退化與血管增生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或者是糖尿病比較嚴重的人都會發生眼底黃斑部退化問題。這些人在初期的時候會發生視力模糊的現象,緊接著當他們在看東西的時候,影像的中間會產生一塊一塊大小不一的黑斑點,當然最後如果都不理它的話,那麼眼睛就瞎掉了。

經過很多年的醫學研究發現,原來眼底黃斑部退化是因為黃斑部位視神經細胞後面的血管莫名其妙的增生,這些增生的血管向前擠壓破壞了這些黃斑部位的神經細胞排列組合,而使得這些視神經細胞沒有辦法接收到正確的光線脈波訊號,就好像我們的一台電視螢幕中間幾個 感光零件因為過熱而燒掉,使得中間的影像呈現模糊或者是黑掉一塊一樣。

那至於這些人的黃斑部底部血管為什麼會莫名其妙的增生呢? 其實原因是他們全身是屬於慢性缺氧的狀態,所以血氧的供給分配到了眼睛底部的細胞,相對的就減少了很多,於是這些缺氧的細胞就會釋出大量的血管增生因子,去刺激黃斑部視神經周遭的血管,血管就會增生分岔,慢慢的就形成一個團塊狀的血管瘤,隨著這個血管瘤不斷的擴大,就開始擠壓前方的視神經排列,於是這些視神經開始東倒西歪,沒辦法接收正常的光波,所以視覺也跟著受到明顯的影響。

當開始發生黃斑部退化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代表身體已經進入相當缺氧的狀況, 這些人包括上了年紀的長者以及長期罹患糖尿病的患者、還有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的患者等等,這些人的基本問題,其實都是慢性缺氧所造成的病症,黃斑部退化所導致的視力衰退,其實只是身體的一小部份『可見到』的問題罷了,這代表著身體很多的部位也發生類似的血管增生問題。

目前醫學上還是以症狀治療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一般來說,用最新的醫療方法治療黃斑部病變,不外乎是在眼底施打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而這個藥物其實和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是一模一樣的抗體物質,當然它的機轉也是一模一樣的:仍然是將這個血管增生的問題給抑制住,但是卻沒辦法去解決為什麼視神經細胞會釋出血管增生因子的根本問題,所以每次打完藥以後,血管的增生問題是稍微少了一點,但是缺氧的問題就會稍嚴重了一點,所以眼底週遭就開始感覺更加的酸痛疲勞一些 , 相對的當藥效開始減弱的時候,更加缺氧的細胞就會釋出更多的血管增生因子去刺激血管增生脹大,所以這些被治療的人就必須兩三個月去打一針 『標靶藥物』,否則他的情況原來的更糟糕!

要解決黃斑部病變的退化問題,其實必須要先從患者的全身性慢性缺氧著手,簡單的說就是增加患者的血氧供給能力,以及疏通血氧的運送途徑,這個兩大方向去做改變,才是治本之道!

癌症第三階段:缺氧誘發癌細胞擴散

談到癌症人人都懼怕,但真正癌症造成致命的階段,卻是癌細胞擴散並且復發成惡性腫瘤的階段。而不管是手術療法、還是放射線療法、或者是化學藥物療法 、甚至是最新的標靶療法、免疫療法等等,最難應付的也是癌細胞擴散以後再復發的問題。

那麼是什麼造成癌細胞或者是癌腫瘤會擴散呢?真正的來源其實是慢性缺氧所造成的,在分子生物學裡面當細胞面臨到缺氧狀態下,會先啟動一組很特別的叫做 缺氧誘發因子(HIF)的基因,來面對缺氧壓力下所應該要面對的調適。 而癌細胞就充分的利用這個特性,擴展他們的地盤。

當身體啟動缺氧誘發因子HIF之後,透過它(HIF)可活化並生成它的下游一組很特別的基因叫做:金屬基質蛋白酶(MMP),將癌細胞週邊的束腹剪碎,因而使癌細胞可以成為像變形蟲那般的自由活動。

當一個組織發展到越來越大的時候,它的資源分配就自然的越來越少,也因此當癌細胞長大到一定狀態的時候,身體裡面當然也會感測到這種不正當的成長,雖然他們也是我們自己的細胞,在正常狀況,免疫細胞並不會去殺害和捕食他們,但至少可以將他們包覆起來,就像是一群到立法院人口在抗議的人群,因為了維持治安,警察有權利用繩索或拒馬將他們包覆並隔離起來。

同樣的,當腫瘤發展到一定大小之後,身體裡面的纖維母細胞將會大量的釋出不同型態的纖維,將腫瘤團團圍住去製止他們在發展擴張。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是緊密的包圍,癌腫瘤裡面就會越缺氧,這裡面所需要的就是打開這個束縛,讓血氧等等支援能夠多一點進到腫瘤細胞裡面,也因此缺氧誘發因子在這時將會越來越活躍,同時誘發生長出一把一把像剪刀一樣的武器 :MMP,透過他們可以很快的剪破這一些包圍,同時也會將原本癌細胞和癌細胞間的束腹給剪斷,自由而沒有約束的癌細胞,就像變形蟲那個樣子,可以隨意的變形,遇到破碎的隙縫或破損的時候,就會鑽進裡面遊走前進,尤其是當進行手術療法或者是放射療法的時候,週遭的健康細胞大多被摧殘成破損或者傷殘的樣子,於是這些像變形蟲一樣的癌細胞,很快地透過周遭破損的血管或淋巴系統,滲透到這些被摧殘而且慢性缺氧的組織內部寄生存活,一樣循著他的祖先拓荒的精神,一步一步的發展成小小腫瘤,只待時機一成熟(大多指身體慢性缺氧),這些腫瘤就像天女散花那個樣子,切無可切,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了解了癌症的發展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麼樣的保養和預防它再度發生了!

部分十字花科蔬菜具有明顯預防癌症功效

前面談論癌症的文章曾經說過, 癌症生成的過程中具有一個很有力量的武器,那就是利用身體的慢性缺氧,造成大多數的細胞能量生產不足,而導致細胞內部必須節約能源以共體時艱。細胞節約能源的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利用DNA甲基化和者是DNA乙酰化(HDAC) 的作用機制,將細胞內的DNA全部縮減捆紮起來。

因此近年來另外一個新興的生物科技製藥策略,就是利用抑制DNA乙酰化(HDAC-i)的方法,將細胞的縮減DNA的特性給打開來,讓原本罷工的一些重要基因,可以堅守他們的崗位,使細胞原來錯誤的複製過程,透過細胞內部自己的檢核系統,而去自動銷毀錯誤的複製成果(在這裡指的是癌細胞)。

研究發現幾種十字花科的植物或青菜的萃取物,具有HDAC抑制的功效,也就是透過它們可能可以防止細胞內的基因,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吲哚、萝卜硫素、异硫氰酸酯等,比較知名的常見食物例如捲心菜、花椰菜(菜花)、綠菜花(西蘭花)、大白菜、小白菜、青菜、油菜、各種甘藍、西洋菜(豆瓣菜)、芥菜、榨菜、雪裏紅、大頭菜、蕪菁等等都是常見的十字花科青菜。

當然經常使用這些青菜雖然具有HDAC抑制功能的概念,但是如果期望它們達到治療的效果恐怕將會很失望,如果要比較積極的抑制癌症的功能的話,不妨試試他們的提取物,例如:綠菜花苗的萃取物等等,將會有比較明顯的功能!

缺氧:是造成癌症的主因

很多人到現在還不清楚癌症是怎麼樣來的,所以一聽到親朋好友甚至自己檢查得到癌症的疑慮之後, 頓時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的,於是開始展開人生最後一段的醫療之旅, 之後不斷的檢查、治療、手術、用藥等等一系列傷身又耗錢的行為,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在多苟延殘喘個幾年, 出院時醫生還不忘了提醒你隨時都得回來再檢查,目的是要告訴你,你隨時都可能癌症擴散復發而再回來,當然,你也會為了不在進醫院而開始改變你的所有生活型態,包括從雜食主義者變成素食主義者,夜貓子變成早睡早起的模範生等等等等…..,,可是當你問醫師癌症是怎麼來的時候,他能告訴你的和小學三年級學生所告訴你的其實是一樣:細胞因為突變而發生不受控制的複製!

其實在八十幾年前諾貝爾獎醫學得獎者:奧圖-沃伯格,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造成癌症的真正原因是缺氧!而他得到諾貝爾獎得主題其實就是『造成癌症的真正原因』(The real cause of cancer),只不過在那個二次世界大戰的時空環境下,由於他是德國人,可能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干預了這麼重要的訊息傳播,使得上個世紀我認為人類最重要的醫學發現以及最值得尊敬的學者,被大家所冷落了!

但是在他的研究室裡,因為他的觀念和研究的方法,使得他的另外三個學生,也都分別的獨立拿到三個諾貝爾醫學獎,而包括他還有他的研究室的相關研究,至今在所有的醫學及生化教科書中都是必讀的最重要章節:細胞代謝!

當他晚年在1966年7月30日諾貝爾獎得獎主的演講當中,他曾說過:『癌症如同許多的疾病,擁有無數的次要病因,幾乎你想得到的任何因素都可能導致癌症,但只有『有氧呼吸轉成無氧呼吸』的這個變化,才是真正細胞之所以會癌化的主因!』。

在同一場演講的最後,他甚至還大膽的說出:『過去的無知將不再是今日的阻礙,此一癌症的預防方法,有朝一日必被實踐,至於這一天將於何時到來,就要看那些心存懷疑的人,能阻止我們將科學應用於癌症上多久的時間。但在此之前數以百萬計的男男女女,將毫無意義的因癌症而死亡!』。

前面所說『有氧呼吸轉成無氧呼吸的這個變化』,其實就是指慢性缺氧,也就是我的研究室的中心主題之一,還有我寫的另外的一本叫做『缺氧型慢病』書中所一直強調的重點!而當你徬徨的時候,是不是能夠靜下心來了解一下,慢性缺氧對你所產生的傷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