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使用高血壓藥物(ACEi、ARB)對胎兒的影響評估

懷孕生產是上帝賦予女性的神聖天職,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十月懷胎過程中,不只是生理和心靈上起了變化,孕婦和嬰兒還很有 可能受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威脅。所謂妊娠高血壓,是指原本血壓正常的孕婦,在懷孕約20週時,出現高血壓情況: 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 mmHg,就是罹患妊娠高血壓。

大部分妊娠高血壓在生產後的12週內,高血壓的情況會緩解,恢復到正常血壓。 而懷孕期間,若嚴重妊娠高血壓者,會被進行藥物的治療,由於孕婦用藥上本來就多有限制,因此治療孕婦的妊娠高血壓的高血壓藥,是否會有無預期的反應也是國際上熱門的研究之一。

2012年,瑞士發表了一份孕婦使用高血壓對新生兒的影響之研究報告,這份高血壓研究主題,針對孕婦在使用高血壓藥物後,是否 會對孕婦本身、或胎兒造成影響作深入探討研究,尤其是對孕婦在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ACEI)類的高血壓藥,以及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類的高血壓藥物後,新生兒產生併發症做評估。

此高血壓研究發現,孕婦在產前接觸ACEI和ARB的高血壓藥會引起新生兒的一些併發症,而這些高血壓藥中,又屬ARB類高血 壓藥特別嚴重,會使新生兒明顯產生腎功能衰竭、低血壓,胎兒於子宮內發育遲緩、肺發育不良、肢體缺損,甚至死亡等。研究發現這與胎兒的腎素、血管收縮素及 醛固酮系統有關,因為孕婦服用這些高血壓藥後,在高血壓藥物特殊的作用機制下,會抑制胎兒的腎素、血管收縮素及醛固酮系統,因此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使 用這樣的高血壓藥時,孕婦需特別注意。

讓我們先從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來探究可能之原因: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類高血壓
基本上,大部份的高血壓藥都是擴張血管方式來降低血壓,也就是針對血氧供給的方式進行阻斷。ARB類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就是將?二號血管收縮素?要進入動脈的鑰匙孔阻斷塞住,於是血管不但不收縮,反而比平常還擴張一些。
ARB類常用高血壓藥物有: 博脈舒(Blopress)、可悅您(Cozaar)、得安穩(Diovan)、賜降(Sluxdin)、舒心樂(Valsart)

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 高血壓

ACEi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是把製造?血管收縮素轉化?的酵素,從肺臟和腎臟中加以消除、抑制,所以一號血管收縮素、二號血管收縮素和醛固酮都被阻斷而沒辦法釋放,在這種高血壓藥的化學作用下,導致兩個結果: 血管不會收縮、血管體積減小,因此高血壓症狀就獲得解除。

 ACEi類常用高血壓藥物有: 得降(NDING)、樂壓錠(STINTEC)、血樂平(CEPORIN)、悅您錠(RENITEC)、壓舒寧(VASTRIL)…等

從30年前關於新生兒,因為孕婦使用ACEI高血藥後,使新生兒產生的併發症首次被提出後,直到現在有更多深入的研究報靠,已 經可以確定的是,孕婦在產前使用抑制腎素、血管收縮素及醛固酮系統的高血壓藥物,會引發新生兒的併發症,及腎功能衰竭、低血壓,胎兒於子宮內發育遲緩、肺 發育不良、肢體缺損,甚至死亡等,因此孕婦在使用這類藥物應非常小心謹慎,而這類的高血壓藥若要運用在孕婦身上,未來仍急待改進。

參考文獻:

  1. 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exposure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or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 2012)

  2. <<高血壓革命:根源之道>> (陳志明博士2012 April)

  3.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高血壓之台灣奇蹟

台灣現有約520萬以上的高血壓人口數,其中95%的高血壓患者為醫界所稱的原發性高血壓,意即原因不明確,一般醫生都會解釋有可能是遺傳因子所致高血壓,也有可能是其它如飲食、生活、情緒等等眾多因素所致,不過簡而言之就是對這類高血壓原因不清楚,也因此只能就高血壓進行數字控制!

另外還有約5%的高血壓人口數是被判定為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一定的基礎疾病引起的高血壓,主要原因則是因腎臟的實質病變,包括腎炎、腎瘤、腎血管、腎上皮質腺分泌異常等等所引發的高血壓症狀,一般應先針對該病症治療之後,才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壓。

相對於繼發性高血壓以找出病因為主的作法,台灣醫界對於原發性高血壓這類佔絕大多數高血壓所作的動作,卻僅能依循美國藥廠所控制的高血壓治療規範JNC 7之建議以症狀消除為手段,藉由健保對高血壓這類慢性病全額給付的誘因之下,大量施以高血壓降壓藥物進行症狀控制。也因此台灣的高血壓人口的成長率隨之暴增,高血壓藥物的濫用更是常年穩座所有健保藥物的第一!

高血壓就在這樣的治標不治本的國策之下,幾年之間就衍生出令人無法預料的奇蹟數字:

  • 在健保實施五年內,腎衰竭的發生率成長了二.六倍,盛行率成長達三.五倍之高,死亡率更是增加到二倍以上。更因此榮登全世界洗腎冠軍並持續多年屹立不搖,讓台灣成了名符其實的洗腎之島!學者研究發現這與國人大量濫用降高血壓藥物有直接的關係。

  • 在健保實施三年後(87年)高血壓就診數攀升了57倍,十五年後(99年),則是高達94倍之多。高血壓人口至今已達520萬人以上,平均每4.5人就有1人患得高血壓,年齡達60歲者,每2位就有一位有高血壓!

  • 在健保實施三年後(87年)癌症就診數攀升了84倍,十五年後(99年),更是高達135倍之離譜數據。這類與死亡密切相關的新興疾病,在多年研究之後,竟發現是與長期服用降高血壓藥物有密切相關!

高血壓

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藥:脈優蟬聯健保用藥給付之冠。全台灣罹患高血壓的人口上看 500萬。根據調查, 60 歲以上老人每兩位就有一位是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國民健康保險局疾病防治重點之一。如何預防及有效治療高血壓,並須從認識高血壓原因、高血壓症狀以及選擇正確的高血壓治本方法,才可以遠離高血壓併發之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威脅。

缺氧與高血壓

血壓方面鑽研了很久之後發現,許多人的高血壓問題,起因於心臟力量開始減弱所導致。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都在 40、50 歲時開始發作,之後也因為個人及醫生彼此對高血壓發生的誤判,而使得自己後半輩子,每天得浸淫在降血壓藥堆裡頭不能自拔。高血壓不是傳染病,是一種身體缺氧現象,但令人憂慮的是在醫生、政府及藥廠互利之間的鼓吹之下,致使許多人逐漸變成每日藥不離手的藥罐子。

高血壓藥越吃越多,甚至變成藥物癮的問題,是因為現今西醫界都將高血壓當作「病症」來治療。高血壓是「症狀」而非「疾病」,是身體缺氧的一種自救反應。使用降壓藥擴張血管、減少血液體積,只能初期治標,無法根本改善血壓的問題,這是違逆身體的需求。或許剛開始血壓下降了,但因為身體仍舊需要足夠血液,於是心臟代償、血管收縮等反應相繼出現,就必須藉由換重藥或增加藥量來「改善」這些症狀的藥物,惡性循環下去,降壓藥物也就越吃越多了。
我的研究發現高血壓是種「症狀」而非「疾病」,它是身體全面性慢性缺氧的自救反應;透過收縮血管,調節末端微血管的滲透壓,使缺氧部位的情況減緩。而真正根源解決缺氧問題,只有透過強化心臟肌力,才能增強血液輸出量,澈底改善身體末梢缺氧、滲透壓不足的情況,當身體獲得充足血氧供給之後,血壓自然將漸漸恢復穩定平順,才能避免陷入因為長期使用血壓藥,造成心臟衰竭、腎臟衰竭及癌症的藥物風險。

長時間使用高血壓藥(ACE-I、CCB)明顯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

癌症連續27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可以說人人聞癌色變,因此像是癌症篩檢、癌症保險等等的?健康?事業近幾年來大舉進攻,試圖 搶下這塊?癌症預防?的大餅!而高血壓藥物則是多年來蟬聯國人用藥第一(例如:脈優 ),癌症和高血壓這兩者原本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兩端,卻因國際臨床實驗上越來越多實驗結果,證實高血壓藥物會導致高血壓患者罹患癌症!因此,高血壓患者長 期使用的高血壓藥容易引發癌症的議題也愈發劇烈,各國科學家、學者等都紛紛投入高血壓相關研究。

2012年加拿大進行一項高血壓用藥研究分析,看看高血壓藥是否會導致癌症,像一般比較常見的癌症,如肺癌、大腸癌、乳癌、前 列腺癌,以及對這些癌症的個別影響,這項研究從1995年持續到2010年間,共分析一百多萬人的案例,發現高血壓患者罹患肺癌的比例相對比其他癌症來的高。

在這份高血壓與癌症的研究中,特別針對現行高血壓藥-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eta- blocker)、血管收縮素轉化?(ACEI)及常用的高血壓第一線用藥-利尿劑,評估這些高血壓藥和整體癌症風險的關係,研究指出ARB、beta- blocke及利尿劑這些高血壓藥並沒有明顯導致癌症,但在這一百多萬人的高血壓研究中,卻發現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 或鈣離子阻斷劑 (CCB)這類高血壓藥物,會明顯導致肺癌!

當高血壓徵兆被定義為高血壓疾病時,這4~50年來在醫界及藥商的?努力?之下,高血壓藥物早已成為國內外使用量最大宗的藥物 (例如台灣用藥量第一是高血壓藥:脈優),而台灣自從健保實施之後,高血壓的就診人數和癌症人數呈現直線上升的狀況,短短3年高血壓就診人數攀升57倍, 癌症就診數飆高到84倍!這也就不難想像台灣為什麼能穩坐腎衰竭世界第一的頭銜了,因為從這些研究和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高血壓藥這種需要天天使用的特 性,雖然能快速緩減高血壓症狀,但高血壓藥不但不能根治高血壓,還衍伸出洗腎、癌症等等問題。

讓我們再仔細探究上述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

◎ 鈣離子阻斷劑(CCB):這類高血壓藥物,原本是設計來對付癲癇症的藥,後來廣泛被用 來治療高血壓。鈣離子阻斷劑的作用機轉,主要是藉由阻斷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通道,讓鈣無法順利進入細胞中,於是細胞無法收縮,使原本應該收縮的血管反而擴張,因而讓血壓下降,高血壓的情況也就得到緩解。但因為這種高血壓藥物會同時讓心肌細胞鬆弛,使心臟收縮力減低,可能會使高血壓病患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因此1998年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全國高血壓研究報告中,建議應非常小心地使用此類高血壓藥物。

鈣離子阻斷劑(CCB)高血壓藥物有:脈優 (Norvasc)、普心寧(Plendil)、達爾能(Diltelan)、心得利(NIFEHEXAL)、冠達悅(ADALAT)、保心律(NIFEPIN)…等。

◎ 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這類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是將製造?血管收縮素轉化?的酵素,在肺臟及腎臟中加以抑制與消除,因此像是一號血管收縮素、二號血管收縮素和醛固酮都被阻斷無法釋放出來,在這樣的化學作用之下,產生了兩個結果: 血管體積不再增加、血管不再收縮,因此高血壓症狀解除。

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類的高血壓藥物有:得降(NDING)、樂壓錠(STINTEC)、血樂平(CEPORIN)、悅您錠(RENITEC)、壓舒寧(VASTRIL)…等

基本上高血壓藥物都是藉由擴張血管、抽掉血液體積,讓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下降,但若從血壓公式來剖析高血壓,我們可以知道,其實 高血壓是因為心臟收縮力或血液輸出不足,身體為了滿足細胞所需的養分,而收縮血管自救,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血壓患者的身體其實需要更多的血液,卻因 為高血壓藥強制擴張血管來降低血流,使血壓下降,身體細胞長期在缺氧的情況下,身體機愈加耗弱,更別說那些布滿微血管的臟器們,洗腎、癌症是遲早的事情。

鈣離子阻斷劑(CCB)、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這類高血壓藥為什麼會特別導致肺癌呢?而其他類的高血壓藥就真的沒 有問題嗎? 更多關於高血壓藥與癌症以及高血壓藥與心衰竭、腎衰竭的研究,正在各國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研究結果也將陸續公布出來,或許這對未來投入研發治療高血壓的研 究者能發揮助益。

參考文獻:

  1. Long-Term Use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nd the Risk of Cancer. (PLoS ONE2012 Dec.)
  2.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3. 高血壓革命:根源之道 (陳志明博士 2012 April)

高血壓藥物引發痛風

近幾年,關於高血壓藥物引發其他疾病,被越來越多科學家與學者重視,不單單只是因為高血壓好發於中老年人(台灣50歲以上,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是高血壓患者),還有因為現有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是必須每天、不間斷的使用,當然像這樣長期使用的藥物,是否會引發潛在問題,就不單只是研究者亟欲深入探究,也是全世界受高血壓疾病威脅的人,想要知道的答案。

根據美國最新研究,利尿劑類高血壓藥物會造成高血壓患者罹患痛風,因此若本身尿酸較高、經常攝取內臟、海鮮食物的人,應避免使 用利尿劑類高血壓藥物;若服用利尿劑高血壓藥,就必須特別注意平日的飲食攝取。但若是高血壓患者的本身尿酸就過高,就不應該使用這類利尿劑高血壓藥,以避免痛風產生。

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者是尿酸排泄受阻,導致過多尿酸鹽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尤其是手指、腳趾、腳跟、膝蓋、手、耳或身體任何關節。服用利尿劑高血壓藥者必須特別注意引發痛風,這是由於利尿劑高血壓藥會明顯使尿酸增加。

讓我們先透視利尿劑高血壓藥的作用機制:
我們身體中有100萬個腎元,每個腎元前端為一團微血管組成專門過濾物質的「腎小球」,緊包著它的就是後面拖著長長的、用來控制水分排放及回收鹽分的「腎小管」。利尿劑類高血壓藥就是在腎小管上阻斷血液中水分回收(強迫排尿) 
,同時也將鹽分排出體外,雖然血壓降低了,但也因為這樣的作用機制,爆發出許多健康問題。

例如利尿劑高血壓藥容易引起低鈉血症、低鉀血症。低鈉血症會使老年人體力衰弱、意識模糊、姿態性低血壓;低鉀血症會腹脹、心跳 加快及心律不整等等;另外,利尿劑類高血壓藥,在降血壓的過程中,會間接導致血液濃稠度增加,因而增加中風的危險性。而利尿劑高血壓藥造成的代謝副作用, 特別是高尿酸血症,容易導致罹患痛風,令高血壓病患痛苦不堪。因此許多研究建議老年人慎用利尿劑高血壓藥。

根據全球心血管專科用藥指引(JNC7),利尿劑高血壓藥是高血壓病患的第一線用藥,是輕度高血壓、初期高血壓症狀,血壓數值 在150~160以下的高血壓病患最先使用的藥物。但由於利尿劑被證實會增加高血壓患者的尿酸,因此許多國際文獻都建議尿酸偏高、或是痛風患者不應該使用利尿劑類高血壓藥,避免罹患或惡化痛風。

文獻資料:

  1.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opulation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 BMJ. 2012 Jan)
  2. Purine-rich foods intake and recurrent gout attacks(Ann Rheum Dis. 2012 Sep)
  3. 行政院衛生署-苗栗醫院衛教資訊
  4. <<淺談痛風腎病變>>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
  5. <<高血壓革命:根源之道—只用降壓藥找死>> (陳志明博士2012.4)

只解決一半問題的降高血壓藥

西醫治療高血壓的一貫方式是以降低高血壓的數值為目標,而從不過問引發高血壓的背後原因,因此導致高血壓從「癥兆?轉變成一種 全球性的「疾病?,這使得高血壓藥物停留在治標不治本、必須終身使用的停滯階段,更可怕的是長期使用這種只解決一半高血壓問題的藥物,已經造成許多家庭不 可逆的終身傷害!

在教科書裡已清楚的說明了血壓的構成因素:血壓=心臟輸出血量x周遭血管阻力。 從這公式裡可以明白,高血壓藥之所以會衍生那麼多的問題與併發症,主要在於它只解決後端的周遭血管阻力,卻未解決高血壓的根源問題:『心臟輸出力』。因此 當高血壓藥擴張血管來降低血流時,末梢細胞無法獲取充足血液,心臟為了補足血液而加快跳動,容易使心臟耗損、縮短壽命,長期反而造成慢性缺氧,使得國人癌 症、洗腎人數暴增。

有關高血壓藥的副作用在國際上確實已有非常多的文獻證實,只是國人無法完全掌握這些資訊。但相較於討論藥物缺陷,更重要的其實 是如何補救另一半未解決的問題—強化心臟力。若真能如此,不僅可將高血壓藥的副作用及藥量降到最低,同時才能使得身體進入正性循環的治療,血壓才能獲得真 正的健康!

為什麼高血壓藥會越吃越多?

孫伯伯是一名退休公務員,四年前開始服用高血壓藥,從原本服用一顆高血壓藥,到現在每天需服用的藥物多達5顆。在偶然的情況下,孫伯伯閱讀了我的『高血壓革命』一書,雖汲取了高血壓新觀,但仍不知如何減少藥物使用,於是他來到我的研究室。

在台灣,像孫伯伯這種情況的人非常多,但為什麼高血壓藥會越吃越多呢?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高血壓是『症狀』而非『疾病』,它是 身體缺氧的一種自救反應,透過收縮血管,讓血液可以打到末端微血管,才能緩減該部位缺氧情況。但現今醫學卻將高血壓當作『病症』來治療,使用的降壓藥擴張血管、減少血液體積是違逆身體的需求。初期,血壓確實下降了,但身體仍舊需要足夠血液,於是心臟代償、血管收縮等反應相繼出現,就必須藉由換藥或增加使用 來“改善”這些症狀的藥物,於是藥物也就越吃越多了。

孫伯伯若要減少依賴使用降壓藥,首先必須先從加強心臟力著手!讓身體獲得充足血氧供給,血壓自然會漸漸的平順、穩定。建議使用天然抗氧化物來強化心臟力,平日保持有氧運動,評估身體狀況,需要時再行西藥治療與控制,才是保健血壓健康的正確方針。

高血壓到底是「疾病」還是「症狀」?

對病下藥是所有醫師應該有的基本專業職責,但是如果一種疾病連續持續了幾十年而卻只能依靠藥物來掩飾,那這些醫師是否已經達到職責?高血壓就是一個最明顯 的案例,因為絕大多數人得了高血壓都只能依賴現有的降壓藥不間斷的使用,否則血壓隨即就反彈升高。這除了造成每年消耗掉高達約100億元的高血壓健保藥物 並連帶讓醫院生意興隆以外,根本沒能解決高血壓這項「疾病」,反而還衍生像癌症、洗腎、心衰、痛風等更高檔疾病!

這主要的問題在於現有醫生錯將「症狀」當成「疾病」,一昧的以消除身體血壓高升所發出的訊息為職責,而忽略了身體發出訊號的警 告。我對高血壓所表達的訊號做過深入的研究,發現高血壓其實是身體因為補償慢性缺氧的初期所發出的自救動作,這個動作訊號的真實反映是說明身體的心臟出力 減弱了,因此要根除這個訊號只能從加強心臟力著手才是治這「疾病」之本,而一昧用血管擴張劑或利尿劑等類的降壓藥物來消除「症狀」,只會讓問題越變越糟吧!

高血壓藥物的作用機轉

*高血壓發生之源頭

高血壓不是疾病,高血壓是身體自發的自救機制,為了使缺血得不到氧氣、養分的細胞而形成高血壓,讓血液可以順利達到貧瘠細胞之地。這也是大腦中樞遇到細胞 哀號的求救訊號後,最快速的解決方法,略微提高血壓,血液就能快速緩解細胞缺血缺氧的問題。

*現有高血壓藥的設計策略

西方的醫學哲理起源自根深締固的西方「二分法哲理」,因此在西醫的眼底,不是健康就是疾病,沒有所謂的亞健康的無病呻吟狀態,因此在對付高血壓這一個症狀,當然是視它為一種「疾病」,非除之而後快!加上現有藥廠是以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因此像現在這類既快速、又短效、又有長期依賴性的高血壓藥物,當然是上上之選。因此在設計上當然以快速消除高血壓的血管壓力為主策略,當高血壓的數值降低,高血壓的直接衍生問題當然就可以預防,至於高血壓的根本原因,從來就不是他們的關心重點。

*高血壓藥物的種類

全世界目前的高血壓降壓藥物只有五種,以它們的英文開頭恰恰好區分為A、B、C、D。

  • A =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 ARB)
  • A= 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sion Enzyme Inhibitor : ACE-I),
  • B=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eta-Blocker : BB),
  • C=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
  • D=利尿劑(Diuretics : D)。

A、B、C四種藥物都以抑制或阻斷的方法,令血管鬆脫不收縮以達到擴張血管的功效。利尿劑D則是以強迫排除水份的方式,使血液濃縮,以達到降低高血壓的功能。

*身體自發的恆定作用

身體是以兩個方式維持對細胞血氧供給的恆定補充:

  1. 透過腎臟上方的腎上腺分泌出一種叫做「醛固酮」的物質,透過它刺激腎臟而讓鹽分再多吸收一些,水分也將多回收一些(包括口渴喝水),因此血液中水份增加,血管的壓力也相對提高加強了。
  2. 就是讓小動脈收縮的方式。透過腎臟生產分泌出一種叫做「腎素」的酵素,它專門將一種從肝臟大量製 造而且在血管中到處流動的原料:「血管收縮素原」分解製造成血管收縮素的半成品,一般稱它為「血管收縮素原1號」。但是一旦它流經到肺臟及腎臟之時,那裡 會分泌出一種叫「血管收縮素轉化?」的酵素,將這個「血管收縮素原1號」轉化成「血管收縮素原2號」。這個「血管收縮素原2號」除了會刺激腎上腺分泌能醛固酮之外,還能刺激所有的小動脈收縮。

*高血壓藥物的介入

  • A類高血壓藥: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 就是將「二號血管收縮素」要進入動脈的鑰匙孔阻 斷塞住,於是血管不但不收縮,反而會比平常還擴 張一些。
  • A類高血壓藥: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則是將製造「血管收縮素轉化?」的酵素,在肺臟 及腎臟處加以抑制去除。
  • B類高血壓藥: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B:它主要是將刺激腎臟分泌腎素的交感神經訊號截斷。
  • C類高血壓藥: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這個原先是設計用來對付癲癇症的藥物,後來還是廣泛的被使用在降壓方面。
  • D類高血壓藥:利尿劑-D:顧名 思義就是強迫增多尿液的排放。